英文戏剧、口语表达是学科类培训吗? 教育部出台学科培训鉴别指南

教育 (7) 2021-11-22 04:55:40

  学科类、非学科类培训要如何鉴别?教育部明确了。

  日前,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了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评价方式四个鉴别维度。

  《指南》下发后,有声音称疑惑是否可能存在不同案例鉴定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对此,专家指出,要避免鉴别者出于“怕担责任”心态将分歧无限放大,或是将其简单地判别为另外一类。

  应避免鉴别者出于“怕担责任”导致误判

  7月30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对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进行了划分。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问题的通知》,指导各地坚决查处学科类校外培训隐形变异问题,其中包括“以游学、研学、夏令营、思维素养、国学素养等名义,或者在科技、体育、文化艺术等非学科类培训中,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

  但对于“英文戏剧”、“口语表达”等难以界定的个案要如何归类?界定起来的确存在复杂性。教育部此次下发的《指南》中明确了鉴别依据,提出了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评价方式四个鉴别维度。

  具体而言,一是培训目的以学科知识与技能培训为导向,主要为提升学科学习成绩服务;二是培训内容主要涉及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学习内容;三是培训方式重在进行学科知识讲解、听说读写算等学科能力训练,以预习、授课和巩固练习等为主要过程,以教师(包括虚拟者、人工智能等)讲授示范、互动等为主要形式。四是结果评价侧重甄别与选拔,以学生学习成绩、考试结果等作为主要评价依据。

  谁来鉴别?《指南》明确,各地要组建专家组或委托专业机构,对无法直接判断的培训项目进行综合研判,得出鉴别意见。鉴别专家组应包括相关学科、课程、教学等方面专家,且相关人员及其直系亲属未在培训机构中任职或兼职、属于非利益相关方。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专家组可通过资料审查、实地查看、课堂观察、人员访谈等多种方式,综合研判培训目的、内容、方式、评价等具体情况,提出培训项目属于“学科类”或者“非学科类”的鉴别意见。

  “明晰对校外培训项目的鉴定,主要是为了防止一些机构‘打擦边球’,把学科类培训包装为非学科类培训。”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撰文指出。

  由于对同一问题的认知可能存在差异,对于类似案例,是否会存在各地鉴别结果不同的情况?对此,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分会秘书长陈志文指出,《指南》的四个原则性的鉴别维度说明得很清晰了,而各地执行上可能会存在差异的原因,并非规定有歧义或是大家理解能力的问题,要避免的是,一些表面存在分歧的案例,本来可以清晰鉴别,而鉴别者出于“怕担责任”心态将分歧无限放大,或是将其简单地判别为另外一类。

  英语阅读与表演、口语表达训练等疑难案例已鉴定完毕

  “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上海市做得很好,值得各地学习借鉴。很好地坚持原则情况下,科学评判,这也是一种担当。”陈志文称。据悉,上海市作为全国试点城市,率先研制《上海市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类别鉴定指引》,且已经形成一批典型案例。

  例如,某机构对《英语阅读与表演》项目提出鉴定申请。专家组根据机构提供的培训材料、课件等材料,结合鉴定指标中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评价方式等维度进行综合判断后,认为该项目以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为目的,强调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英语能力,并以英语词汇、语法的学习为主要内容,与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科内容重合。同时,学生主要通过书面或口头的方式跟着教师反复操练,强化记忆英语词汇与语法。因此鉴定其属于学科类。

  又例如,某机构提交《古文鉴赏课》项目要求鉴定。专家组综合判断后认为,培训内容包含了很多汉语拼音和字词的学习,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内容重合。以教师带读、学生跟读为主要形式,以文字、拼音等的讲解、重复练习为主要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复诵读经典诗文,机械记忆相关知识点。因此该项目鉴定为属于学科类。

  记者从浙江省教育厅获悉,截至目前,浙江全省共组织开展鉴定37次,课程鉴定389例,也已经总结了一批代表性疑难案例并公布。

  其中,金华市婺城区首场学科鉴定对申请的《科学探索—疯狂博士》和《口语表达训练》课程做鉴定。负责鉴定的专家组查看了办学资质佐证材料,审核课程内容、教材、教具和教案等材料,通过课程的培训目标、内容、方式和评价进行了综合研判。《科学探索—疯狂博士》课程鉴定意见是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虽然与教材有相关性,但不强调知识导向,也不是为考试而开设。该课程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而不是以试题、知识点的讲解以及重复练习为主。该课程对学生的评价也以表现型的评价机制为主,不涉及学业类和学科类考试成绩相关的内容,认定该课程属于非学科类培训项目。

  《口语表达训练》课程鉴定意见是培训目的和培训内容与现行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有重合,培训方式以班级授课、集中培训为主,这些与学科类培训项目的特征相吻合,但评价方式以实践性、创造性等活动为主要过程,符合非学科类培训项目的特征,专家组难以给出鉴定结论,决定将此课程提交至市级学科鉴定专家组,作进一步鉴定。市级、区级学科鉴定专家组联合再次对《口语表达训练》进行审核鉴定。市级专家组认为本套教程的教学目标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相关目标基本一致;教学知识点与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相关内容相似度过高,部分篇目相同;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讲解、练习、品味、感悟、对话等,与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朗读训练和说话训练方式基本相同;评价标准也基本一致。最终,专家组一致认定该课程属于学科类课程。

  此外记者了解到,广东省教育厅也在该项工作中采取了创新性做法。针对一些营利性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在“双减”政策出台后,出现了一批学科和非学科混合型项目,加大了鉴别难度,广东省教育厅研究提出了多个定性、定量组合指标,主要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目的、培训结果评价、培训授课语言。鉴定研究专家经过反复研讨不同技术方法后,提出了量化的鉴定标准,以“培训内容”指标为例,明确提出:项目培训内容在“学科类培训项目培训内容范围”比例>50%,视为具有学科类别属性特征,即做出学科类鉴定结果;培训内容在上述范围所占比例≤50%,则暂不视为具有学科类别属性特征,待其他指标衡量比较后做进一步鉴定。采用量化鉴定标准后,在内部测试过程中,基本没有再出现不同鉴定人使用同一鉴定标准后,产生不同判别评价的情况。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