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招录取出现哪些新现象

教育 (11) 2024-09-06 14:19:15

  2024年高校招生录取已落下帷幕,大学新生即将开启人生新篇章。与往年相比,今年高招录取出现了一些新现象,比如,选考科目调整第一年,物化组招生计划很充裕;工科院校和专业的录取分数、位次上涨势头明显;非985、211院校录到了一些高分考生;传言“不吃香”的师范院校录取没有想象中那么冷……

今年高招录取出现哪些新现象 (http://www.smallgear.cn/) 教育 第1张

  现象一

  中低分段考生报考不限组较多

  北京印刷学院本科生招生办公室主任 刘芳

  2024年是选考科目调整的第一年,和往年相比,各高校专业组的分数有一些变化。

  先说说选考科目对于报考专业的影响。2021年,各高校按照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确定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从2024年起,理、工、农、医四大科类的本科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基本都是物理+化学,选考物理和化学,专业覆盖率是最高的,可以达到95%以上。如果只选择物理,没有选择化学,专业覆盖率在50%左右,理工类的大部分专业无法报考。以我们学校为例,2023年在京普通类招生专业在本科普通批分成4个专业组:不限选考科目组(9个专业)、限选物理组(8个专业)、限选化学组(1个专业)和物理或化学专业组(2个专业)。2024年按照选考科目要求调整为3个专业组:不限选考科目组(8个专业)、限选物理组(1个专业)和物理+化学专业组(10个专业),所有的工科专业都在物化组。选考了物理和化学,2023年、2024年可以报考我们学校所有院校专业组的全部招生专业;如果选考了物理,没有选考化学,2023年除了限选化学组的1个专业不能报考,可以报考我校其他院校专业组包含的19个专业,2024年只能报考不限选考科目组和限选物理组一共9个专业。

  再来看看专业组。专业组分数的高低变化主要受招生计划、报考人数多少的影响。从招生计划看,2024年北京高考人数比2023年略有增长,本科普通批的招生计划比2023年增加2000余人,我们学校2024年本科普通批的招生计划较2023年增加了69人,2024年整体招生计划相对充裕。2024年,北京本科普通批次共有591所高校、1258个院校专业组参加录取,其中物化组共有486个,大约占39%,物化组招生计划占本科普通批总计划的49%。2024年北京选考物理+化学考生人数在24000至25000之间,在一分一段总人数占比44%左右,低于2023年选考物理学生人数比例,可以看出,物化组的招生计划相对充足。

  从生源结构看,一分一段总人数中高分段考生选考物理+化学占比较高,物化捆绑对这一分数段学生影响不大,所以录取分数相对稳定。中低分段的考生中选考物理+化学的占比较低,选考物化组人数不足,不限组相对人数充足,而且分数段越低,选考物理和化学的考生越少,对录取分数影响较大。我们学校2024年不限选考科目组和限选物理组招生计划有所增加,2024年录取的分数、位次与2023年基本持平,物理+化学组录取的分数、位次相较于2023年有所下滑。从北京市录取情况看,2023年普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448分录取的院校专业组有38个,其中理工专业组15个。而2024年普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434分的院校专业组有68个,几乎都是物理+化学组。因为物化组招生计划相对充足,所以低分段选考物理和化学的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选考科目的确定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不同的学校、专业对选考科目有不同的要求,各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都可以从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进行查询。学生从高一开始就要做好规划,根据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科基础、未来发展等明确专业方向,确定好选考科目,最终步入自己满意的大学。

  现象二

  工科院校和专业“火出圈”

  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创新创业学院院长 吕朝伟

  2024年本科招生录取已经结束,整体来看,工科院校和专业的录取分数、位次上涨势头明显。计算机、电子信息类专业仍然是最热的,通信、自动化的地位难以撼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新兴专业持续受到关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特色院校“火出圈”,连前几年被归类到偏传统领域的电气、机械等专业今年都受到了相对中分段考生的追捧。

  我认为这种现象是合理的,这也是当下国家需求、社会发展、个人(家庭)抱负三者相向而行的一个必然结果。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自觉将自己的个人发展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他们明白,未来大国之间的竞争就是科技生产力的竞争,当前国家前沿尖端、新工科、国防装备等领域急需我们自己的科技创新人才和技术;另一方面,工科专业的就业需求更大,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实体工业的高质量、体系化发展,工科生未来大有可为。这两个主要原因促使考生和家长们在时做出了更偏爱工科专业的选择。

  高考不光是一个家庭的大事,高校也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努力办好专业是高校吸引优质生源的基础,虽然大家对工科专业更关注,但不同的学科门类和专业方向还是有较大的差异。近年来,不少高校在招生专业设置方面做了很多突破传统的努力和变革性探索,既满足了考生对新工科专业的追求,也是积极应对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像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集成电路、大数据、新能源等,成为很多高校先后申请的热门专业。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获批机器人工程专业,2019年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始招生,2021年至2023年新增了储能科学与工程、统计学、智能感知工程、智能采矿工程等专业。2024年,作为国内高校开办的第一个材料智能技术专业,首次招生便吸引了很多考生关注和报考。

  考生不光是填报时可以直接选填这类“新工科”专业,进校以后还有二次选拔进特色工科实验班的机会,譬如北京科技大学的机器人科创班、卓越创新班、黄昆英才班(半导体方向),每年也有很多理工科学生争相报名。不论是新工科专业,还是特色工科类的实验班,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交叉融合,重视复合型人才培养。

  此外,北京科技大学从2023年开始,材料高精尖班和纳米试验班这2个本博贯通班直接面向考生招生,受到很多高分考生的青睐,在部分省份的录取最高分达到了近年来的新高。而且,材料科学与技术作为科技创新和技术迭代的基础,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越来越多的考生家长对材料专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再轻信网络上的“天坑”言论,未来,材料专业特别是高性能金属、新能源、纳米器件、半导体等新材料方向还会有一波持续的热度。

  工科院校在2024年可以说都是“赢家”,新工科专业的热度估计也还会持续下去。就如勇担“制造强国、科技兴邦”使命是北京科技大学向广大优秀学子发出的邀约口号一样,在这个时代很多工科特色鲜明的高校对学生都有着类似的期待。当然,读大学选专业并不只是工科,包括医、法、经、管等都是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学科,每一行都需要精英人才,希望学生们都能成就非凡的未来。

  现象三

  部分考生选择“高分低就”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牟成梅

  高校本科招生采取“知分+平行志愿录取”以来,考生填报志愿时都尽可能“贴近”自己的高考分数,尽可能地提高每一分的“使用率”,滑档风险已经大大降低。在这种形势下,2024年的高考录取出现了一些新现象,比如,人们印象中录取分数并没有那么高的高校录取到不少高分考生,像北京著名的“三首一工”(即首都师范大学、首都经贸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中的首师大,其最高分达到了661分,而首医大的最高分更是达到了677分,比一些985院校录取分数还高出很多。

  是什么原因导致考生选择“高分低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2024年高考选科改革。2024年是高考选科改革的第一年,物化捆绑才能报考理、工、农、医类专业。因此,存在某些专业组报考人数与招生计划不匹配,特别是某些分数段的人数或过于集中,这就导致了录取中的“高分低就”现象。另一个原因是,2024年北京高考高分段考生人数较2023年明显增多。2023年670分以上有1066人,2024年有1420人,增加约33%,这也意味着高分学生的竞争压力有所增加。而高分段学生的大幅增加,客观上为“三首一工”等高校招到高分学生提供了可能。

  当然,“高分低就”在很大程度上是考生的主动选择。客观地说,高分学生主动做出这样的选择,首先考虑的是就业问题,所谓的“低就”,也是看中了报考学校的就业前景。比如2024年北京警察学院选考“思想政治”专业组女生最高分就达到了638分,选考物化专业组男生最高分达到了647分,这两个分数都可以进入985高校,但是他们都选择了警校。实际上,2024年各地警校录取分数纷纷上涨,公费师范生的报考热度也在持续走高。相对于一些热门且竞争激烈的学科,警察和教师的职业路径更加明确且稳定,在职业变迁加速的今天,考生选择一份稳定且有保障的工作完全在情理之中。

  实际上,这种现象也反映出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在转变。随着高考改革的持续深化,学校更加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也更加关注个人兴趣与职业规划的契合度。不少学生和家长已经有了这样的观念:与其去读一些含金量低、专业冷门的985、211,还不如选择一个相对普通高校的王牌专业,体现出一种更加成熟、理性的教育价值观和择业观。

  现象四

  在京师范院校仍然“吃香”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 吕晓慧

  2024年,全国有49所师范院校在京进行普通批招生,涉及109个专业组,招生计划1700余人,招生院校层次丰富,录取并没有像社会上流传得那样惨淡。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显示,北京师范大学普通批各专业组投档线在658到663分之间,报考热度不减。

  近年来,由于学龄人口处于“高峰”,教师这个职业也被视为“香饽饽”,连年受到高考考生的追捧。为保障教师供给数量,各层次师范院校的招生计划也有增无减。不过,随着学龄人口数量走向“低谷”,很多人担心未来教师可能也找不到工作,师范似乎不再“吃香”了。

  毕业后成为一名教师,仍是一份受人尊重、稳定性强的职业。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好老师永远是人民幸福生活的追求。未来,各级教师招聘的总趋势将随着我国学龄人口的变化,从过去师资总人数“量”上的保障,逐步向师资质量“质”上的提升和教育均衡发展方向调整。作为首都,北京坚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希望吸引更多人才服务北京、建设北京,优质的基础教育成为一种服务保障,当然更离不开优质师资。据了解,目前,北京市初高中选聘教师普遍录用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为了引进优秀人才,满足岗位需要,初高中也会积极接纳优秀的师范专业外地生源。但同等条件下,北京生源师范专业毕业生仍是基础教育学校招聘教师的优先选择。从整体来看,由于各学校老教师退休需要新教师顶岗,以及各基础教育小学、初高中纷纷组成集团校或新设分校,教师结构向更高质量调整,为服务首都教育提质增效,北京的新教师聘用需求并未减少。

  觉得师范院校吸引力不强了,这种担心往往是出于对师范院校的不了解,或者对学科专业发展不清晰,师范院校的含金量并未降低。师范院校除了巩固做强传统的师范特色外,目前学科发展也都向综合性方向进行了拓展。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在发展历程中,除不断巩固师范特色外,也是国家科学研究和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不仅承担着人才培养任务,同样在国家重大项目、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贡献凸显。师范院校不仅在师范类专业建设、教师教育上彰显特色,还设置了综合性较强的非师范学科专业,如很多师范院校建有法学、环境科学、管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经济学等多元的学科专业,学生报考师范院校的师范类专业和非师范类专业选择余地很大。

  师范类专业通常以文理基础学科为主,除招生时确定定向培养、需要履行师范就业协议的公费师范生外,师范院校招收的师范类专业学生其实并不一定必须选择未来入职教师岗位,他们还可以选择入职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者选择和普通大学生一样参加国考、省考,入职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或企业等。师范类专业毕业生所具有的师范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全面的综合素质,普遍受到各类用人单位的欢迎。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近几年,每年大部分毕业生进入教育领域工作,还有部分毕业生选择入职其他非教育类岗位或继续深造。学校在北京招生的专业投放覆盖理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哲学、工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学生就业择业和未来发展路径的选择灵活性还是比较高的,发展前景广阔。

  老师提醒

  高三换选考科目需谨慎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年级主任 甄兆敏

  今秋开学后,新高三学生将正式进入高考复习阶段。在这个阶段可不可以更换选考科目?答案肯定是可以的。应该说,此前确有成功先例,但相比之下,失败的教训更多。所以,换科有风险,决断需谨慎。

  假如学生有了这个念头,那么在做决定之前至少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换选科是否有充分的理由。如果原来的选科出现了重大问题,如兴趣突变、职业规划调整等,可以考虑更换选科。只是有一点需要提醒,那就是:现有选科的匹配度低不代表其他选科的匹配度一定会高。我曾有个学生,觉得自己生物没学好,想换历史试试,结果成绩更糟。

  第二,换选科后能否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进入高三后换选科,表面上看只比其他同学晚了一年。实际上,由于其他同学在高一就已经确立了意向科目,在那个时候学习就已经有所倾向,实际的学习时间不止一年。

  第三,换科后能否承受必要的心理压力。新科目学习几乎需要从零开始,适应新学科体系需要时间,成绩难免出现剧烈波动或者很难达到预期……这一系列的问题会影响情绪,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高三这一年学生本来就有很大备考压力,再叠加这种换科压力,需要进行良好的心理建设。

  第四,换科后是否有合适的学习计划。更换选科后,需迅速调整学习计划,积极融入新教学班的学习环境,与老师和同学多交流,寻求学习方法和资源上的帮助,逐步适应新科目的学习节奏。

  如果以上问题都进行了仔细考虑,经过了谨慎评估,那么学生可以更换选科;如果只是一时兴起或者无法承担这些后果,那建议学生还是收回这些想法吧。

  插画:琚理 供图:视觉中国

THE END